云南通海背靠秀山,面朝杞麓湖,形成了“山—城—湖”獨特的格局形式。風景秀麗的通海小城歷史悠久,有“禮樂名邦”之稱,歷史的長河悠然流過文廟和秀山,融匯在杞麓湖的漣漪里,也融進了豆沫糖的余甘中。
熬煮的麥芽糖和溫度計(1月29日)。新華網(wǎng)發(fā)(錢國有 攝)
豆沫糖可謂歷史悠久,是當?shù)匕傩盏奶鹈塾洃?,也是通??h豆沫糖糕點廠幾十年來不變的傳承技藝。
通??h豆沫糖糕點廠創(chuàng)辦于1956年,以通海名勝古跡秀山公園大門為圖像注冊“秀山牌”商標,“秀山牌”商標不僅傳承著通海文化,還寄托著三代創(chuàng)始人的初心。通??h豆沫糕點廠憑借精湛的工藝,于2020年入選第六批“云南老字號”,“通海味道”再一次喚醒云南人的甜蜜記憶。
許傳震,通??h豆沫糖糕點廠的第三代傳承人,從2007年開始學習制作豆沫糖,經(jīng)歷了多次困難,不斷地請教和練習,以及父輩的囑托和期望,激勵著許傳震將這份事業(yè)傳承到今天。
工廠師傅正在扯糖(1月29日)。新華網(wǎng)發(fā)(錢國有 攝)
制作豆沫糖看似簡單,但每一個步驟都有其門道。首先要熬糖,將麥芽糖和白砂糖混合后在140℃的高溫下熬制成稠狀;隨后是扯糖,人工與機器共同合作發(fā)力,使糖在共同作用下變得柔韌有勁道;第三步是包裹豆沫,這是最關鍵的一步,豆沫細膩呈粉狀,做糖師傅要用手腕的力量,并憑借十幾年的做糖經(jīng)驗把控糖和豆沫的溫度,才能將豆沫均勻地裹于扯好的糖上;最后就是拉條和切糖,有韌性的糖條在技藝純熟的做糖師傅的拉扯下,排列得整整齊齊,粗細相同,長短統(tǒng)一,細膩光滑,拉好的糖條就等待著切割,切糖手法也很有講究,要又快又輕,還要能準確拿捏長度,這樣切出來的糖才無渣、完整、大小統(tǒng)一,切好后便可以裝袋、稱重和扎口。
工廠師傅在案板上拉條(1月29日)。新華網(wǎng)發(fā)(錢國有 攝)
除了豆沫糖外,廠里制作的沙糕、小蕎餅、綠豆糕等糕點松軟細膩、餡香皮酥、味道獨特,這些糕點組合成為人們逢年過節(jié)和各類喜事首選的“喜禮”,象征著人們對幸福味道的堅守和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隨著歲月的沉淀,建立六十余載的豆沫糖糕點廠房留下了斑駁的歲月痕跡,青磚綠瓦,紅墻木門,印刻下傳統(tǒng)的制作工藝,做糖師傅精湛的手工技藝,盡顯匠心獨具,新配方和新口味的研發(fā),是對時間和發(fā)展最好的回應。
“我們一直在堅持制作豆沫糖和云南傳統(tǒng)糕點,也致力于將幸福味道、甜蜜記憶傳承下去。”許傳震希望10年后“云南老字號”可以成為將幸福和甜蜜播撒在中華大地的“中華老字號”。
當?shù)匕傩盏奶鹈塾洃浬剿设b,古街古道為證,更有豆沫糖作陪。精心選料,積極研發(fā),用心傳承,“糖三代”甜三代,這份甜蜜事業(yè)不是循規(guī)蹈矩的傳承,是推陳出新,是汗水和初心鑄就的高墻,它不僅是對制作技藝的傳承,更是人們勤勞、智慧和精神的延續(xù)。(劉馨蔚 李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