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冬臘月,春節(jié)將至,殺年豬是云南鄉(xiāng)村的傳統(tǒng)習俗。在峨山縣的彝族村寨,殺年豬是對一年辛勤勞作的獎賞,是親朋好友團聚的好時光,飯桌上騰起的熱氣更是年味的象征。
1月17日,是峨山縣塔甸鎮(zhèn)嘿膩村委會期得沖小組李學旺家殺年豬的日子。這天對于主人家就如同過節(jié)一般,鄰居會老早就來幫忙,親友會在飯點提著禮物前來做客,大家歡聚一堂吃肉、喝酒,享受一場農(nóng)家盛宴,喜迎春節(jié)的到來。
一大早,赴宴的客人紛紛到來,并帶來禮品。
早上七點半,主人李學旺便來到村口的公用灶臺前燒水。灶臺十分簡陋,鑲砌在村口溪水旁,一口鐵鍋、一個煙囪是其顯眼的標志,而這個灶臺也正是專門為村民殺年豬而建。李學旺不斷往灶里添柴,火苗將一大鍋水燒得熱氣騰騰。
李學旺一大早便到村口的灶臺燒水,開始為殺年豬做準備。
天微微亮,幫忙殺豬的鄰居來到李學旺家。商議完畢,一名壯漢沖進豬圈拽住豬耳朵將豬拖到豬圈門口,拿出準備好的繩子套住豬頭,四五人立馬上前搭手,一頭將近300斤的豬嘶吼著被拽出豬圈外,拖至主人家的天井邊。隨后,眾人用力將其按倒,綁豬的師傅拿著繩子熟練地將豬綁好、宰殺。
在眾人的配合下,豬被按倒在地,綁豬的師傅熟練地將豬捆綁好。
宰殺完畢,人們便將豬抬到村口刮毛。
將滾燙的開水澆到豬身上,師傅們趕緊開始刮毛。
殺好豬,接下來就是燙豬刮毛。大伙把豬抬到村口的灶臺旁,鍋內熱氣升騰,一人用盆舀起熱水澆到豬身上,兩人用提前準備好的刀刮起豬毛,澆熱水的人不斷將熱水澆下,熟練的師傅們揮動雙臂,不一會兒就將豬刮得干干凈凈。緊接著,開始分割豬肉。大家分工合作,在刀斧的揮舞下,一塊塊分割下來的豬肉陸續(xù)被扔進準備好的筐中。
根據(jù)烹飪的需求,人們將豬肉分割成不同大小。
爐子上騰起火焰,鍋里煮著剛分割下來的豬肉。
當一筐筐的豬肉抬回家時,婦女們早已將蔬菜洗好,只等肉一到便開始另一波忙碌。準備好的新鮮豬肉被放上案板,師傅揮刀切肉,掌勺師傅在灶房里翻炒升騰起煙火,天井里架起的火爐騰起陣陣火苗,鍋里的肉不多時便香氣四溢。
灶房里,掌勺師傅正在翻炒小炒肉。
李學旺告訴記者,家里有兩個孩子,老大已經(jīng)嫁人,老二在外打工。如今,家里種了6畝烤煙、2畝除蟲菊、2畝豌豆,依靠勤勞的雙手過上了好日子。殺年豬的日子,親朋好友們能相聚一堂,在外打拼的女兒們也會回來感受家鄉(xiāng)的年味。
差不多到飯點時,在外工作的女兒帶著孩子和朋友趕到。
中午12點,經(jīng)過一早的忙碌,油炸粉腸、小炒肉、大塊涼白肉等一道道豐盛的菜肴出鍋,客人們也陸續(xù)到來,家里氛圍越來越熱烈。院子、天井都擺上了桌子,菜肴陸續(xù)被端上桌,盛宴開啟。添菜的、敬酒的便在席間穿梭,推杯換盞間,大家聊起生活中的苦樂,在一陣陣的歡笑聲中期盼著來年過得更好。
忙碌一早上,菜肴備齊,大家圍坐一起開始吃殺豬飯。
據(jù)悉,以前殺年豬、吃殺豬飯是期得沖小組家家戶戶都要辦的喜事,現(xiàn)在養(yǎng)豬的人逐漸少了,一部分自家養(yǎng)的豬也被送到了屠宰點宰殺,村里殺豬飯的氛圍也沒有以前熱鬧了。盡管如此,像李學旺這樣樸實的彝家人還一直堅守著傳統(tǒng)習俗。在他們的認知里,只有殺了年豬,吃了殺豬飯,才真正感受到了年味。(玉溪日報全媒記者 熊長青 文/圖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