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江川壩子,每條河流、每個村莊,乃至每塊石頭似乎都與魚緊密相關(guān)。千百年來,生活在這里的居民與水結(jié)下了不解之緣,并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漁文化。垂柳成蔭,水波蕩漾,漁舟晚唱,都是江川人與湖、與魚關(guān)系的真實寫照。
江城鎮(zhèn)侯家溝村是星云湖北岸的一個小村落,有著悠久而豐富的歷史文化,這個村落,因一條漁溝而得名。在時光的磨礪中,舊時的漁溝雖在,卻已不再承擔捕魚重任,而關(guān)于它的種種過往早已化作村民的記憶,成為一道別樣的人文景觀,述說著歲月的故事。
初識侯家溝
侯家溝村位于星云湖北岸,是一個坐落于公路旁的村落。和很多農(nóng)村一樣,入冬后的侯家溝變得分外寧靜。村巷間,只有偶爾路過的村民會打破這份寧靜,他們熱情地問候,閑話家常,讓人感受到濃濃的鄉(xiāng)情。
聊起侯家溝的漁溝,現(xiàn)年76歲的當?shù)厝撕盍耪f道:“侯姓家族原本居住在龍街,后來一部分族人遷到了如今的侯家溝,并開鑿了這條漁溝。我們這里的侯姓具體是什么時候搬來的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很難說清了。不過,漁溝如今還在,以前,這條漁溝是一條土溝,是用來捕魚的,且溝中只有小白魚。自侯姓先輩們開挖了這條溝后,便一直由侯姓族人進行管理,因此,人們都將這條漁溝叫做‘侯家溝’。漸漸地,我們居住的這個村子也被叫做侯家溝。”
穿過村中縱橫交錯的巷道,記者在當?shù)厝藥ьI(lǐng)下見到了侯家溝村的那條漁溝。漁溝并不算寬,且蜿蜒穿梭于村中,溝旁長滿了不知名的植被,溝中目前已干涸。隨著時光的流逝,漁溝已經(jīng)失去了原有的風(fēng)貌,在現(xiàn)代建筑的映襯下,顯得不那么古老,也缺少一些歲月的痕跡。
侯家溝的漁溝在現(xiàn)代建筑的映襯下,并不顯得古老。
據(jù)了解,侯家溝流水的源頭位于當?shù)亻L里沖的大龍?zhí)?,其水終年清澈見底。舊時,人們會在漁溝的上游利用水位落差驅(qū)動水碾和水碓進行生產(chǎn)活動。而在下游,人們則會放溝捕魚。這一活動不僅讓侯家溝人品嘗到了鮮美的魚貨,更孕育了捕撈星云湖小白魚的漁文化。
當年捕魚的盛況
行進在侯家溝村外的公路上。路邊,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將手中作物裝入背簍,然后一邊搓著手上的泥土,一邊講述著昔日侯家溝捕魚的盛況。
老人名叫趙得寶,今年62歲,他曾聽老一輩人說起過在侯家溝捕魚的見聞。
“侯家溝這個名字因漁溝而得名,聽老一輩人說,以前每年插秧之后,雨季來臨,侯家溝漁溝中的水便會涌入星云湖。在魚汛期,成群結(jié)隊的小白魚會游向星云湖的岸邊產(chǎn)卵。其中一些小白魚逆流而上,進入漁溝,成為侯家溝人捕撈的目標。那個時節(jié),人們會在距離湖岸大約百米的地方用竹籬攔截溝渠,制造落差以阻止小白魚上溯。竹籬下方,小白魚會聚集并跳躍,試圖穿越障礙,這時人們便可以輕松地用網(wǎng)捕撈。另一些人則選擇在距離湖岸三五十米的地方布網(wǎng),并筑起小壩以形成水流落差。小白魚游到此處,會隨著湍急的水流沖入網(wǎng)中,人們便趁機收網(wǎng)。一旦小白魚被捕獲,就被倒入貯魚塘中。聽說,魚汛期每網(wǎng)可捕魚3至5市斤,甚至是10市斤左右。”趙得寶說。
被捕獲的小白魚會被迅速處理,經(jīng)過煮、炸、煎等烹飪方式,成為侯家溝村民餐桌上的佳肴。
雖然,侯家溝的漁溝見證過星云湖小白魚溯流而上的盛況,也映照出村民的歡笑與期盼。然而,隨著時間的流轉(zhuǎn)和環(huán)境的變化,舊時人們捕撈小白魚的人文景觀已逐漸淡去,成為記憶。那么,問題來了。小白魚長什么樣?以前除侯家溝外,人們還在哪些地方捕捉小白魚呢?
星云湖畔的著名漁溝
小白魚,體態(tài)修長,銀鱗閃爍,是星云湖土著魚類,也是當?shù)孛麅?yōu)魚類,民間也稱其為“真白魚”。
小白魚。通訊員 李丹 攝
據(jù)相關(guān)文獻記載,星云湖小白魚體長110毫米至160毫米不等,體重25克至60克左右,捕撈它的方式主要有修建漁溝捕撈和利用漁網(wǎng)捕撈。而利用漁溝捕撈,是根據(jù)小白魚的生理習(xí)性總結(jié)出來的經(jīng)驗。
每年5至9月的魚汛時節(jié),小白魚會從星云湖的深水區(qū)游向岸邊,尋找漁溝溯流而上產(chǎn)卵,漁民們利用這一習(xí)性進行捕撈。星云湖周邊有數(shù)百條入湖的溝渠和河道,但環(huán)境好的漁溝卻不多。其中,較為知名的有東南岸大凹村的“魚躍中天”白漁溝和石巖哨村白漁溝,其次是西岸楊家嘴白漁溝、上大石嘴白漁溝和下大石嘴白漁溝,再就是星云湖北岸侯家溝、西河白漁溝。
通常情況下,魚汛期,小白魚入溝時,漁民便會守在漁溝邊。當看到漁溝里大部分魚聚集時,就打開溝上預(yù)留的分水口把水截斷,同時用竹撮箕或撮網(wǎng)將漁溝尾堵斷,待漁溝里的余水流盡,小白魚就會布滿溝底。此時,漁民便會將漁溝里的小白魚捕撈完,又可放水迎接下一批小白魚的到來。而在星云湖西岸和北岸,放溝捕魚則是另外一種捕捉方式,地處星云湖北岸的侯家溝也通過這種方式捕捉小白魚。
20世紀60年代后,由于星云湖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改變和過度捕撈等多種因素,湖中小白魚逐漸減少。2002年后,為保護小白魚種群,江川當?shù)卣_始實施一系列保護措施,并開展人工繁殖試驗,進一步保護、增殖小白魚種群資源。
如今,侯家溝的漁溝里雖早已不見小白魚的身影,但昔日人們在此放溝捕魚的人文景觀在當?shù)卮迕裰腥杂洃洩q新,依舊生動如昔。(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顧世丹 文/圖)